青年文艺工作者不要崇洋媚外

金铁霖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德艺双馨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没有好的德行,歌唱的再好也没用。只有做好人,才能唱好歌。青年文艺工作者,应该努力奋斗,把文化课、技术课这方面学好,用文化事业服务人民,把中国文化再走上一两步。只有沉下身子,去创作一些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才能更好服务大众。要重视、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不要崇洋媚外,应该把中国的传统节日要记住,还要过好!应该更多的举办一些民族声乐类的比赛,以此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国音乐要走向世界,需要在音乐教育和音乐版权保护上进一步向高水平发展;同时音乐人自己也要有高度的维护意识。(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单霁翔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我们对文物藏品进行研究的时候,有责任把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告诉社会公众,这是博物馆人的良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故宫的文物藏品是186万件,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怎样将这么多文物展现给大家,关键在于深入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我们设立了故宫知识讲堂和故宫教育中心。故宫是大家的故宫,故宫的文化传播和我们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愿望,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需要我们共同来完成。实现故宫完整保护,使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是几代故宫人的梦想,是我们当代人的神圣职责,也是社会民众的共同心愿,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

孟广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艺术家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单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文化力量。而这种文化力量的壮大,首先来自对自己民族精神家园的坚守,它是民族灵魂所在。京剧不仅是传统的艺术也是时代的艺术,应该拥有更多的青年观众。作为演员,就要在继承老前辈宝藏的基础上,进行恰到好处的改动。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需要从包罗万象的艺术土壤和丰富的生活土壤中汲取营养,需要在文化上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艺术家总要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就像岩浆迸发和动物反刍,在对传统艺术的回味中,寻找新的升华。(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使书法成为“一带一路”中的文化风景

赵长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积极拓展书法文化交流渠道,努力使书法成为“一带一路”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使中国民族优秀文化加快步伐走向世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书法在文化交流中有着润物无声的影响力,更有着在丝绸之路上的辉煌历史,易于被喜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沿线国家理解和接受。建议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为“一带一路”的书法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舆论支持;适时召开世界华人书法大会;通过举办与“一带一路”发展相关的展览、展示等文化活动,提升文化交流活动的品位和层次;扶持与构筑“书法之路”有关的理论研究及设立,技术研发及推广,市场调研及拓展。(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农村文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赵本山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

      我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有感情,每一个地区都有他们的区域文化和民间艺术,应该有专业性的人才为他们服务,我的提案就是关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幸福、和谐社会的今天,不仅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还担负着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责任;同时还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具有重大意义。(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和依托

胡振民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让更多文艺工作者外出讲好故事。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和依托,中国故事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中国故事中,中国故事就会有思想、有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对内来讲是教化育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来讲,是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艺术家要担当起中华文艺复兴的责任

施大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

      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开天辟地的创造性、天人合一的科学性,以及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文化发展现象,实际上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如何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面向当代,走向世界,这是今天我们文化人的一个责任。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广博学识、艺术理想、担当意识。要做到心中有爱,就会情系人民;心中有根,就会不忘初心;心中有梦,就会有担当。面对这样一个好的时代,我们广大艺术家要担当起中华文艺复兴的责任。(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改变应试教育,缩短学生教育年限

莫  言  全国政协委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建国六十几年来,我国的中小学学制有过几次短暂的改变,但是基本上保持了“633”的模式。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633”学制割裂了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增加了学段衔接的成本。 建议中小学学制由12年改为10年,实行十年一贯制教育。受过十年基础教学的学生毕业正好十六岁,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必须参加升学考试。然后根据升学考试成绩和平时学习成绩实行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学,一部分进入学制两年的职业教育。也就是说学制改革后,要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十年免费义务教育,而且都有机会到大学和职业学院培训,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各种人才。(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真正发挥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

夏  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

      文艺评论需要有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关注现实生活、紧贴艺术实践、介入艺术现场。真正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实现物质生活的丰富,也包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不少好作品,但总体来讲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和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需要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需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文艺作品靠人来生产,所以需要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艺术与生活,就像生命和水的关系

奚美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看到,在你塑造的角色里,有一种文化涵养所赋予的魅力。艺术与生活,就像生命和水的关系,没有了水的滋养,生命是会枯竭的。我们经常说艺术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因为艺术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艺术家要去动脑筋去研究。艺术家要不断地把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潜移默化地演绎到角色身上去。所以演员自身一定要保持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态度,要有一种文化自觉、艺术自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接近生活。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要为实现这个艺术繁荣的中国梦、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有了工匠精神才能走的更远

徐安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到了工匠精神,我们这些长期坚持钻研一门手艺的人感到非常欣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有了工匠精神才能走的更远。工匠精神要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日复一日重复的做一件事,要耐得住寂寞,要戒掉浮躁的心态。现代快节奏的社会充满着浮躁,年轻人都希望所作所为能短期见效。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实践工匠精神,就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各级组织充分发掘行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让更多的年轻人产生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挖掘行业价值的眼光很重要,长期流传下来的行业一定有其价值意义,年轻人要用现代思维,努力发掘行业的闪光点。(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