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发布会现场 应妮 摄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应妮)“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古文字工程”)故宫博物院平台阶段成果发布会22日在京举行。《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谢伯殳卷”,是“古文字工程”故宫博物院平台阶段成果中的核心。
  故宫在根据自身文物收藏特点,按藏家整理所藏甲骨的同时,努力收录同源甲骨及相关旧拓。《马衡卷》附有马衡亲手制作的“凡将斋藏甲骨文字”“国学门藏甲骨文字”旧拓。《谢伯殳卷》包含《故宫博物院藏谢伯殳甲骨》和《华东师范大学藏甲骨》两种。每卷书皆附以著录情况一览表,既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又便于了解此批甲骨流传递藏始末、今昔信息比勘和学术研究。在体例方面也多有创新,是一部优秀的甲骨著录书。
  《故宫博物院古文字论集》(第一辑)是故宫博物院“古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和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合作编辑出版的第一部古文字研究论集。这部论集收录相关研究成果22篇,内容涵盖:故宫甲骨整理理论与方法,甲骨传拓、摹写与摄影,古文字与商史研究,甲骨收藏与流传、金文研究与著录等。
  《心手相追——金石传拓艺术研究》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玉海撰写的一部关于传拓艺术、拓片审美理论的金石学论集。该书较为完整地构建出基于文化史和美术学范畴的金石传拓艺术研究理论框架,开辟了传统金石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着引领学科建设的积极意义。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博物院以“四个故宫”为支撑,要把故宫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世界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学术故宫是故宫文博事业的核心,故宫博物院不仅要在学术研究上做出贡献,同时也要在学术成果传播方面加大力度。以新媒体等途径,发挥博物馆优势,做好古文字活化与公共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文字,加深对中华文明传承有序的理解。此外,他对故宫古文字团队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表示敬佩,对团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祝贺,并坚信团队将会有更多的学术成果呈现给学界及社会。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首席专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通过视频的方式回顾了故宫甲骨的整理缘起、介绍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并对未来故宫古文字材料的研究做了展望。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介绍,故宫博物院作为海内外第一古文字资料收藏单位,藏品丰富,以甲骨文、金文、陶文、石鼓文、玺印文字等为重要代表。建院至今齐聚了马衡、唐兰、罗福颐、刘雨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对古文字研究有极大的贡献。经过几年耕耘,故宫博物院在古文字材料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同时,故宫古文字类数据库更新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公共教育与展宣活动方面,故宫博物院也将开展面向多层次人群的多种样式的古文字相关活动,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与中华传统美德,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赓续中华文脉。

  故宫博物院古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素研究馆员表示,故宫甲骨整理始于2013年,整理工作贯彻“三符合”原则,即符合文物保管特色,尤其体现在尊重原状,按藏家整理;符合文献整理规范,即为甲骨定名、设置题解、释文显示原状;符合学术发展潮流,将一片甲骨的相关信息合置于同一页。“古文字工程”故宫博物院平台阶段成果,经过院内工程参与部门的积极努力,形成了合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日后在项目出版、古文字数字化建设、古文字活化等方面将有更多成果推出。
 
(责编:张彦、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