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乐享厅人潮涌动,站在象征着上海市民文化节这10年的10张海报前,“80后”市民王丽娜尤为感慨。办节10年,她几乎年年都是参与者,从2014年的市民写作大赛,2015年的中华语言文字大赛,再到近几年的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她次次不落,家中的“百强获奖证书”攒了一二十张。“开始我是市民文化节的欣赏者,后来变成参与者,现在也是传播者。”王丽娜笑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赛’乎?”
       这是10年市民文化节对一位上海普通市民的影响。从2013年3月23日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正式启动以来,市民文化节“永不落幕”,共推出各类活动约40万项,惠及市民约2亿人次,培育各类“百强”团队和个人近万支(名)。10年后的3月23日,“人民节日 向美而生”上海市民文化节十周年座谈会在沪举行,以演讲及主题座谈等形式,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总结办节经验机制。
 
市民成为舞台“民星”和主角
 

嘉宾在座谈会上参与主题为“十年相伴,我们与市民文化节的故事”的访谈。
 
       上海市民文化节是全国首个以“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为模式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这个没有隆重开幕式的文化节,贯通全年、覆盖全市,用群文工作者的话来形容——既是“一年办一次”的节,更是“一次办一年”的节。
       201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首次发布社会主体征集令,面向社会广发“英雄帖”。“一时间,全市各区争先呼应,踊跃举手。”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继桢是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亲历者,他回忆,那次“举手”,意味着上海市民文化活动推动机制的一次全新重构。拿闵行区为例,早在2013年之前,就已经完成区、街镇、居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然而,赋予这些空间的服务内涵,却面临着活动资源分割散落、运作方式单调孤立、市民参与度不高等局面,存量资源无法有效激活。随着市民文化节在上海落地生根,市民文化活动实现从“单点爆发”到“铺天盖地”的转变。“越来越多市民成为舞台的‘民星’和主角;在闵行,沪剧邀请赛的最低参赛年龄从40岁降至5岁;活动发布月月统计、季季公示,群文团队搭上市民文化节的大平台,在全市大放异彩。”杨继桢说。
 

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决赛

 
       市民文化节为提升基层设施服务效能、盘活群众文化活动资源、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以及更好推动世博文化延展创新等需要而诞生。10年来,来自社会的项目、创意、资金、人才在这个平台上充分涌流。上海市民合唱、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写作、收藏、家庭戏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个平台上应运而生。
       王丽娜喜欢阅读,是传统文化爱好者,早几年她一个人参赛,后来鼓励父亲、女儿一起参赛。“2015年中华语言文字大赛,父亲是最佳陪练,白天我上班,晚上8点后我们诗词接龙、飞花令,通过问答加深对歇后语、成语、对联的记忆。”在她看来,市民文化节举办的全民赛事,给普通市民提供了学习及展示自我的机会,“每年参赛,都是老友重逢。”
       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说,十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始终探索创新“超大城市举办全民参与的重大节庆”的运作模式,实现了由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转变,办节主体由体制内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转变,视角由关注“节”向聚焦“人”转变,“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主角和主力。”
       伴随上海市民文化节的诞生、成长,一系列可喜变化和成果随之而来:上海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稳步推进,“一区一品”文化特色彰显,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升级,市民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持续提升。
 
提供内涵丰富的“上海样本”
 

 
       “一个城市不仅要有精英文化的标杆,也要有城市文化的底座,市民文化节做的就是这件事,这是极具创造性的。”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毛时安评价,市民文化节以人为中心,以满足市民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市民百姓的文化欢乐、享受为目标,让他们走进心目中曾经遥不可及的艺术殿堂,成为文化舞台的主角、主唱、主演和主人。
       10年来,80%的市民文化节活动在社区举办,延长服务、满载运行的公共文化场馆数量大幅增长。基层文化队伍在高密度的活动策划和组织中得到成长提升,很多工作人员转变为“活动创意者”“项目策划人”。作为全市规模最大、辐射力最强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上海市民文化节已成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也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上海样本”。
       上海市民文化节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如今,不少品牌赛事已从上海走向长三角,走向全国。“通过十年的发展和探索,市民文化节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边界,不断跨界、出圈,开发出一批又一批超越传统公共文化范畴的新空间、新玩法,成为在全国范围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蒯大申说。
       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将以4月8日“城市美育日”为起点,拉开全新大幕。上海群众文艺创作新品精品优品大汇演、“我们这十年”市民文化节专题特展等活动同步开启,形成全市大联动。“城市美育日”当天,将联合“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展城市全域美育活动,将优质美育活动扩展到街区、广场、水岸、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也将联动文化上海云、乐游上海、抖音、B站、小红书等多家平台,推出“云上美育课堂”,集中开展数字美育资源大放送。各项市民文化竞演展示系列活动也将同时启动。
       “迈上新征程,上海市民文化节必须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深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携手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构建全民终身美育的大课堂、大平台、大舞台,让市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暖意、惬意和诗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说。
 
(责编:张彦、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