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公布实施
2023-02-01 10:41
来源:光明网
中国文化报讯(记者李佳霖) 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简称《规划》),1月28日正式公布实施。《规划》对标世界遗产保护要求,为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管理提供方向策略和基础依据。
针对北京中轴线遗产内涵多元、载体多样、空间多点的特点,《规划》统筹考虑遗产及其周边环境,将保护区域合理划定为遗产区、缓冲区,并首次明确了区域具体范围边界。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依据《规划》,这承载遗产价值的15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必要的连接区域,即为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的遗产区。缓冲区覆盖面则更广,包含遗产区周边且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的区域,总面积约45.4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行顺畅的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形成国家、市、区三级的管理架构,以更好地协调促进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衔接。同时,还对产权主体、本地居民、外来游客、专家学者及社会大众,分别制定鼓励与支持策略,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遗产保护效能,实现对遗产长期、有效保护与管理。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规划》充分考虑北京中轴线与老城相互依存、互为支撑的格局关系,强调以“城”的整体保护达成中轴线遗产环境的保护,推动区域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多重目标实现,进而实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规划》还重点提出要高标准建立遗产监测系统,对遗产保存状况、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监测,提升预防性保护管理水平;建设遗产档案信息系统,开展重点问题研究,深化对北京中轴线、北京老城的理解与认识。据了解,目前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建立完善的文物“四有”档案。
针对北京中轴线遗产内涵多元、载体多样、空间多点的特点,《规划》统筹考虑遗产及其周边环境,将保护区域合理划定为遗产区、缓冲区,并首次明确了区域具体范围边界。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依据《规划》,这承载遗产价值的15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必要的连接区域,即为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的遗产区。缓冲区覆盖面则更广,包含遗产区周边且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的区域,总面积约45.4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行顺畅的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形成国家、市、区三级的管理架构,以更好地协调促进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衔接。同时,还对产权主体、本地居民、外来游客、专家学者及社会大众,分别制定鼓励与支持策略,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遗产保护效能,实现对遗产长期、有效保护与管理。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规划》充分考虑北京中轴线与老城相互依存、互为支撑的格局关系,强调以“城”的整体保护达成中轴线遗产环境的保护,推动区域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多重目标实现,进而实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规划》还重点提出要高标准建立遗产监测系统,对遗产保存状况、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监测,提升预防性保护管理水平;建设遗产档案信息系统,开展重点问题研究,深化对北京中轴线、北京老城的理解与认识。据了解,目前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建立完善的文物“四有”档案。
(责编:张彦、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