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视荧屏如何营造健康生态

  如何看待备受争议的“小鲜肉”现象?如何利用荧屏有效地传播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影视界如何构建健康的发展生态?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当下荧屏生态与文化想象”专题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20余位影视专家、导演、演员及制片人,围绕上述话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改善创作生态

  “荧屏上‘小鲜肉’当道是一种文化上的可悲现象,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指出,这样的负面作用不仅仅伤害我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电视剧文化产业,伤害民族审美趣味和格调,而且败坏社会风气、社会生活,长远来看也有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认为,当前的荧屏生态十分复杂,既有不良因素,也有成功的典型。在不良因素中,主题浅表化、风格娱乐化、话题低俗化等倾向较为突出,特别是去主流化、去价值化、去人文化倾向更应引起足够警惕。

  “‘小鲜肉’现象、‘拼颜值’现象,应该是当下整个影视创作界的阶段性现象。随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和严谨,观众趣味发生变化,这种现象不会持久。”杨明品说。

  通过对大量作品的考察,杨明品认为,成功的作品一般包含一些共同的因子:反映百姓关心的东西,反映当下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精神,传达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同时具有艺术感染力。

  “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么受欢迎?这是观众的选择,说明观众还是有大智慧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说。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索谦提出,在文艺领域,也应进行供给侧改革。荧幕不应停留在满足观众的低层次需求、本能需求,而应该在文化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讲好中国故事

  黄会林所主持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过去6年多一直在做一个项目叫作“看中国”——约请世界各国的青年到中国,请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每人拍一部十分钟的短片。

  有一个美国青年拍完片子自己定了一个片名叫《侠》。被问到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时,这个来中国前对中国功夫只知道李小龙的美国青年说:“我现在知道了,中国功夫不仅仅是打打拳,中国功夫是一种精神,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强者帮助弱者,这是一种仁义精神。”

  “这件事本身给了我很大的教育。”黄会林说,“中国荧屏、银幕,我们的影视创作者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怀,什么样的责任,什么样的担当,来证明你是个中国人,证明你是爱国家、爱人民的。”

  “传播真善美就是荧屏文化的责任。有些外国人为什么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因为他们能够细致入微地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而我们现在很多创作者,没有静下心来深入挖掘生活,出来的作品质量可想而知。”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总监、导演庄雪梅认为,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思想价值观、精神价值观是本土荧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要依靠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文化想象,才能更好地在荧屏上讲好中国故事,才能真正形成健康荧屏生态。

  保护评价生态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电视剧现在基本上都是网台联播、台网联播。很多网剧先播以后也是反输入给电视台。然而,现在网台评判标准和评奖标准存在差异。“整个评价体系还是要按艺术标准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奇佳认为,“豆瓣评分”在当前的影视评价生态中影响较大,但也有不公平的现象存在,故而,需要建立一套更准确的评价体系。他提出建议:有关部门要有意识地建立、完善评价体系,要建数据库,抓取大数据,建立评估模型。


  “我们为什么会看到有些比较荒谬的评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因为我们自己的评论没有跟上。现在网络评论有非常强的即时性,一部作品出来,你评论没跟上,不管有一种意见到底靠不靠谱,一旦它形成网络舆论,就很难逆转。”陈奇佳说,“对于网络评论,要抢时间,要出手快。这一点有关部门应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尽管决定荧屏生态的有多种力量、多重因素,但是评论家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不管声音有多大,都要不停地发出声音,坚守住文艺评论这个阵地。”索谦说。

   (本报记者 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