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文心铸雕魂 妙手臻灵境
2017-11-08 15:56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作者:中国文化人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副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在吴为山看来,继承传统是一种文化自觉,要在文化自觉中认识传统。他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他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并以“诗风荡漾、文气堂堂、形神兼备、气象万千”的独特意象风格实践自己的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自1996年始至今,吴为山先后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展览,其不少作品被著名博物馆和大学收藏(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数学家祖冲之》 青铜 作于2012年
在天理中运算,在逻辑中推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是祖冲之的贡献!是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中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中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文学家曹雪芹》 青铜 作于2010年
出生于南京的曹雪芹,写出世间名著《红楼梦》,衰败与荣兴,沉郁与豪放,尽在石头千锤万凿中……
曹雪芹(公元1715年—公元1763年),中国清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
《巍然成山——孔子》 青铜 作于2012年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一座巨山。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画家齐白石》 青铜 作于2012年
艺术大师齐白石提出绘画艺术贵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他所持龙头拐杖仿佛意念中的笔,点划于大地,遥接于苍穹……
齐白石(公元1864年一公元1957年),中国现代绘画大师。
《问道——孔子问道老子》 青铜 作于2012年
孔子适周,曾问道于老子。老子新沐披发,与孔子语以深藏若虚、逢时而动的思想观念。孔子归,以告弟子:今见老子,其犹如龙耶!
雕塑造型一刚一柔,若擎天立柱,矗于精神空间。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等工作要求,内容详实、观点鲜明、措施具体,让人很受鼓舞。其特殊的政治意义、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可谓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这些论述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预示着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是一位颇具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他从事雕塑创作20余年,创作了400余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遍布海内外。他力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他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并以“诗风荡漾、文气堂堂、形神兼备、气象万千”的独特意象风格实践自己的文化理想和艺术追求。
提出“写意雕塑论”
在“第八届雕塑论坛”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首先提出了“写意雕塑”。他提出写意雕塑的缘由是要把中国的写意精神、写意文化融到雕塑里来。他在《雕塑的诗性》一书提到:“写意”,先有意,而后写之。“意”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中所涵纳的意义不尽相同。雕塑乃至整个造型艺术中的“意”,与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意”又存在更为明显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在于造型艺术之“意”是与“象”连在一起的,确切地说是“意象”。“意”的因素,使雕塑与理想贴近;“象”的成分,使雕塑与现实相联系。
吴为山说,“写意雕塑”的提出建立在对传统的认真研究、揣摩和继承基础上。他认为,中国近现代雕塑的发展实质源于两方面:早先留学欧美的老一辈雕塑家回国后的写实教学传播;全面向苏联学习而确立的革命现实主义之风。吴为山在多年的学习和研究中发现:古代大量的陵墓雕刻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自然形态,稍加雕琢,便神气活现,巍然磅礴。这种风格至汉代达到鼎盛。所憾的是汉代以降,此风渐减。至近现代,又因西洋雕塑传统的介入,中国雕塑大有以西方写实主义为体、为用的倾向,当代以西方现当代艺术为参照之势愈烈。故那种原本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精神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正因如此,怀揣着一种责任感,吴为山论证了写意精神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必要性。熊秉明先生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吴为山先生说他造了一个新词‘写意雕塑’,我说造得好。这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而且他已经实践!”
强调艺术的本质是创新
吴为山在讲话中多次都强调“艺术的本质是创新”这一观点。他说,艺术以美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体验,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人类艺术的历史,都是美的创造者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即便是同一个艺术家,随着时代变更、地域变化,创作也会出现不同的风格。例如毕加索的艺术创作有蓝色时期,也有玫瑰色时期。徐悲鸿、吴冠中等大师从西方学习归国后,走上了中西合璧的创作道路,这都说明艺术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气场里所产生的创作灵感是有殊的。所以他说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创造的形式是美的,这种创造给社会带来新的思维方式,给时代留下生动的审美记录。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必须担当起创新的责任。
《老子》雕塑获国际唯一雕塑金奖
法国时间2012年12月15日晚,法国美术家协会在巴黎卢浮宫举行了盛大的“国际美术展”颁奖典礼,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的青铜雕塑作品《天人合一——老子》获得唯一的雕塑金奖,成为该品牌国际艺术展览开办120多年来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彰显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已经登上了世界高峰。
由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际美术展自1890年开办至今,已经有122年的历史,是国际上最为权威的知名品牌艺术展览之一,法国总统是该项展览的永久赞助人。此前,从未有中国艺术家在这项展览中获奖。
2012年的国际美术展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31位画家和10位雕塑家参展。由10名欧洲知名艺术家组成的评委会于14日对参展作品进行鉴赏打分。这些艺术家在对作者背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绘画、雕刻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独立评判,然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金、银、铜奖获得者。吴为山的《老子》由此从200多件参展雕塑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金奖。
吴为山的获奖作品《老子》是一座高90cm、宽60cm、厚52cm的青铜雕塑,面部表情和善而神秘,长发披肩如新沐而出,富有神韵。人物身体呈中空造型,内壁用篆书刻满《道德经》,巨大的穹窿喻为“虚怀若谷”、“满腹经纶”和“包容万象”之意。该作品借助书法线条、铜鼎造型,创新性地运用现代艺术创作思维,体现了哲学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和文化穿透力,受到了法国观众与世界各地参展艺术家的高度评价。
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评价说,吴为山的《老子》不仅反映出了中国的文化传统,也体现出了现代艺术风格,为世界雕塑艺术所认可,“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作。”
吴为山说,这个作品他整整创作了8年,从2004年开始,已经有30多个不同的“老子”从他手中诞生,他不断地否定自己又不断地重复,一次次探索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深刻领会老子思想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锤炼艺术语言,最终才把老子的思想和形象融为一体。吴为山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只有将传统融入世界文化的语境中去,才能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创作出有生命感染力和艺术高度的作品。”
其实,吴为山的《老子》已经不止一次受到国际关注。在2012年9月份于联合国总部大厦开办的“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中,一座与此次获奖作品造型相仿的《老子》雕塑被潘基文代表联合国收藏。同年11月,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至意大利开展期间,他的作品《老子》也受到当地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城市雕塑不能急功近利
作为雕塑领域倡导“中国精神”和“写意雕塑论”的代表人物,吴为山认为,科学合理的城市雕塑能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但若做不好就会适得其反,成为污染精神环境的因素。他认为,要让中国美丽,城市雕塑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领带、胸花,跟人的内在气质、修养、精神风貌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气质和精神风貌,它不是某一个艺术家依据个人审美来完成,也不是靠某个领导干部拍脑袋想出来,而是社会系统工程的产物。城市雕塑不能急功近利,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雕塑的灵魂在创新,雕塑家要创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城市雕塑作品,如果一味模仿,只能创作出垃圾,成为“四不像”。
吴为山说,好的城市雕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能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甚至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哥本哈根的美人鱼,但是雕塑本身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否则会适得其反,污染人们的精神环境:“必须要有深度,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涵养,更要有高超的艺术创造,如果城市雕塑做不好,会适得其反,就成了一个多余的构造,浪费财力、浪费物力,浪费空间,影响人们的审美,不但起不到精神引领的作用,还起到污染精神环境的作用。”
吴为山提到,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搞城市雕塑,很多城市的领导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依靠行政命令上马大型雕塑,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今天往往我们很多城市的领导想做一个标记,却成不了标记,要把很多因素融进去,又要表现传统,又要表现现代,又要表现未来,又要表现具象,又要表现抽象,最后成了四不像。”
吴为山认为,真正的标记是由历史形成的,也许一个很小的雕塑会变成一个标记,成为人们的文化基因。好的作品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想在短时间内创作出震撼世界的雕塑作品是不现实的:“一个真正好的城市雕塑创作,要有时间考验,刚刚立起来就被人讲好的未必就是好,被人骂也未必就是差,不要指望在几年当中创作出震撼世界的标记,做任何事情,特别是城市雕塑,要给艺术家时间,要给政府时间,也要给老百姓时间,也要给历史留下一个空间。”
艺术家的时代责任感
在吴为山看来,艺术创造有四个支点,这也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时代责任感。第一,创造的根基在于继承传统。第二,艺术家要熟谙本专业的艺术语言,所谓功深百炼。第三,在对人类艺术宏观把握和思考中,艺术家要对艺术价值进行判断,找到创新点以及与之相应的创作方式。第四,艺术创造必须建立在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人民深厚的情感上。要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汲取前人经验、融入时代精神。
创造根基在于继承传统
在吴为山看来,传统绝不是一个物化的概念,继承传统也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对传统须进行认真系统的研究,探索传统艺术生成的时代背景和精神内涵,思考它给当今时代带来的价值,给创新带来的启发。继承传统是一种文化自觉,要在文化自觉中认识传统。当然,生硬地去研究传统要不得,传统是一个源,在时间的洗练中凸显其生生不息的伟力。任何大师的创造都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比如说徐悲鸿,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其实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他对魏碑有深入的研究,书法中透着魏晋风骨。他所画的马实际上都洋溢着时代精神。他对传统书法的学习使得他的创新融进了先贤在形式表现方面的智慧。著名书法家高二适有句名言:“要出入于千数百家而自成一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关于继承传统,吴为山还说,今天的学院教学也很重要,一定要坚守传统,学院的主干教学要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要以经典为范本,经典中包含了创新理念。当然,许多新观念、新思潮可以通过讲座和后期互动去带动。1996年吴为山赴欧洲,荷兰政府请他为荷兰女王塑像。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塑中国人像,反之亦然。但吴为山汲取传统写意手法之精华,创作重点集中在表现女王的神情和精神风貌上,作品获得了成功,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这种成功是中国学院写实主义教学与传神写意的传统美学观相结合的成果。女王像不仅仅是一尊像,她凝聚了神,是东方传神论的具体实践。
技艺精进在于艺术语言历练
吴为山说,没有技就没有艺,没有文也没有艺。艺术家要对自己从事的艺术门类有深厚的技巧历练,包括技法、材料、方式以及形式的演变等。勤奋练功不必多说,艺术家更要时刻把握时代变化和艺术语言的变化。过去有石雕、木雕、青铜器、铁器等,现在发展到不锈钢雕塑,甚至运用声光电创作,这些都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材料的变化承载着人们思维的变化。面对新事物,艺术家要有责任感去研究它。吴为山说,有时候面对自己的学生,会感觉跟不上他们的步伐,一天不学习就觉得赶不上他们了。所以他认为,不管是谁,都不能只满足于传统方式方法的研究,还要向未来看、向年轻人看,在人类创新成果中寻找新观点、新方式。当然,这绝不是说过去的材料、技艺等过时了,而是要求艺术家具备发展的眼光。艺术的发展不应该以方式而定,也不是其表面的形式而定,而是要以其创新思维来定。他提出写意雕塑,并不是要否定写实主义,实际上他的写意也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上的,它是对写实的拓展。
判断艺术价值 找到创新基点
判断艺术价值 找到创新基点
吴为山说,我们对整个中国的、世界的状态要有所了解。宏观上来讲,要把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融入到现代艺术中成为人类文化的新的创造。这就是我们的坐标点,承上启下,学习先人、传承后人。这是艺术家的责任所在。
吴为山主张雕塑创作要融汇中西方艺术的精华,所以他很愿意“走出去”,在国外通过讲学、展览、创作进行交流。现在韩国建有他的雕塑公园,英国剑桥博物馆前有他塑的孔子像,但他并不沾沾自喜,他把它们看做是世界在检验中国当代一位艺术家的成果。他说,在走出国门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检验自己。比如他作为第三届长春世界雕塑大会的学术总主持,邀请了105个国家的艺术家汇聚长春进行交流、创作和展览。中国雕塑院组织老、中、青雕塑家前往东南亚、东欧等地考察,还建立了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具体工作就是为了尽那份艺术家的责任。
吴为山说,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一定是会去思考的,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一定是勤奋的。创作过程是一种文化自觉,勤奋是因为他找到了源泉和目标。没有作品光有理论不行,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不仅要有创作,还要有思考,不仅要有思考,还要有作品来证实你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艺术工作者不要迷失方向,要有危机意识,要找准创作结合点,脚踏中国文化优秀土壤,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吴为山说,艺术家要沉醉到历史深邃的时空中,沉醉到文化深沉的内涵中,沉醉到自己思接千古、神游八极的创作境界中,沉醉到生活的最底层,感受最朴质的人民情感。敬畏传统、感知生活、感恩人民、感悟创造。要始终不渝地向传统学习,向所有值得学习的人学习,为祖国为人民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吴为山
1962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具有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任雕塑教研室主任。曾研修于北京大学、欧洲陶艺工作中心、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1998年4月调入南京大学并创办南大雕塑艺术研究所,同时兼欧洲陶艺工作中心理事、香港科技大学荣誉艺术顾问、韩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地区荣誉顾问等。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副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画家“攀格林奖”、首届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曾任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终审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吴为山从事雕塑创作二十余年,创作了四百余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遍布海内外。其作品《睡童》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林散之》获第三届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天人合一——老子》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天人合一——老子》还在2012年12月获得“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唯一的雕塑金奖。
自1998年始,吴为山先后在美国瑞曼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联合国澳门教科文中心、台湾中央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酉福画廊等举办个人雕塑绘画展。2006年7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九家单位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该展先后巡展于中国美术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江苏省美术馆以及联合国总部、意大利等国。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荷兰国家美术馆、美国檀香山博物馆、巴黎第四大学、英国菲兹威廉博物馆等。
出版的理论专著有《视觉艺术心理》、《雕琢者说》、《雕塑的诗性》《中国佛教艺术》《中国雕塑新锐》以及画册等十多部。南京博物院设有永久性“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澳门理工学院建“吴为山教授雕塑工作室”。韩国建“吴为山雕塑公园”,无锡建“人杰苑——吴为山雕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