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在海南博鳌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王保胜/摄影报道
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上发表演讲
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并发表演讲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2021年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圆桌在海南博鳌举行,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博鳌亚洲论坛特别代表王林旭、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韩玉臣、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郭选昌雕塑艺术馆馆长郭选昌、上海新冠文化艺术馆馆长李新华、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盛小云、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周昌新、中国艺术研究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朱乐耕、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方李莉、中国茶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傅天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菁汝等来自各界的代表就“文化强国建设与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本次圆桌会议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夫人、原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席侣海林主持。
孙晓云在演讲中表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吹响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角,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记录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是我们沿用至今的中国文字,更是炎黄子孙的血脉。一部书法史,就是中国悠久和灿烂文明的历史。这些年来,中国书法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党中央和中国文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导向、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书法优秀人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新征程的大道上,广大书法艺术家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肩负着光荣使命,承载着人民重托。我们要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起新时代新征程对文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发挥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职能作用。我们将紧紧的围绕今年的主题开展一系列展览和活动,用手中的毛笔记录下这历史的辉煌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根铸魂,守正出新。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关键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必须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在当代,书法应该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最直接、最便捷的作用,在时代大潮中走在前列,我们每一个书法工作者应该身先士卒,争做表率,大家一起拿起笔来,让历代的经典碑帖火起来,活起来,努力让书法成为当代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成为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我们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也更高了。书法作品也是一样。我们只有走入生活、情系人民,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才能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适合悬挂、布置的精品力作。才能让书法艺术真正为人民抒怀,受人民欢迎、让人民喜欢。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凝聚共识、促进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每一个书法工作者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坚定文化自信,承担文艺工作的时代使命,坚持服务人民、为人民创作,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出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萃取精华、汲取营养,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和书法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监制丨黄健
策划丨马斌
记者丨冯海兵 苏晴
制作丨马将平 张东立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